2022年是新一届县政府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紧紧围绕上级和县委决策部署以及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的目标任务,突出抓好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以超常规举措应对超预期挑战,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美好缙云实现良好开局。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达到301.5亿元,迈进山区26县十强,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35亿元,增长6.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1%、8.7%,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全省第一。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实现山区26县考核六连优。
一年来,我们聚力“两园驱动”,工业经济克难前行。
创新活力更加充沛。力行“小县大创新”,县域科创水平全方位提升。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全力推进,缙云经济开发区获批更名为丽水高新区,丽缙高新区创成省级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和全市首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县人才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先进制造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投入运营,丽缙高新区科创中心基本完工,丽水高新区科创中心开工建设,上海、杭州、嘉善科创飞地签约落地,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大院名校创新协作不断深化,县内县外两个“3+N”创新动力体系基本成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1家,均居26县前列。发明专利首次突破100件,商标总量突破2万件大关。2家企业上榜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省级绩效评价有望实现三连优。入选全省首批科技特派团试点县、科技成果转移支付试点县。县域科创指数、创新环境指数连续三年居26县前二,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到3.0%。连续第四次获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责任制考核优秀。历史性捧得山区26县首座省“科技创新鼎”。
两大平台提质扩能。深入实施平台“二次创业”,完成丽缙高新区高铁区块和丽水高新区三都、雅施、洋山区块等1363亩工业用地空间拓展,全年出让工业用地1340亩,基本实现存量用地总量动态平衡。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盘”,设立专项基金,完成华孚纺织资产收购,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68家,腾出用地空间553亩、能耗空间2428吨标煤。缙云机床小镇成功通过验收命名,入选省特色小镇最佳实践案例名单。肖特玻管、嘉宏运动二期、企鹅科技等项目投产达效,普崎数码二期、欧凯车业二期、奇磨智能等项目加快推进,誉鑫实业扩建、中德(缙云)创业园、文化创意用品产业园、壶镇特色智造小微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4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6.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04.9亿元。
转型升级加快步伐。以“链长制”为牵引,出台实施智能家电、智能短途交通、机械装备产业链提升方案,竞技骑行装备列入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家、规上企业36家。期盼多年的“上市梦”走进现实,涛涛车业获批上市,华洋赛车报北交所IPO审核。数字经济大力发展,天喜厨电等2家企业入选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肖特药包获评省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支持企业深耕细分行业,主导制定国家标准1项,新增“品字标”证书13张,上榜省“隐形冠军”企业1家、首台(套)产品3个、“浙江制造精品”产品2个,锯力煌获评全国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精瑞工模具、晨龙锯床、畅尔智能跻身“小巨人”。6家企业进入全市生态工业“亩均效益领跑者”二十强,数量全市第一。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工业与商贸领域荣誉奖项50余项。
助企纾困富有成效。以空前力度稳企业、稳工业。优化出台工业、科技新政和系列稳进提质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负19.3亿元,兑现惠企政策资金6.8亿元,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6.2亿元。深入推进融资畅通工程,新引进金融机构1家,新增制造业贷款24.9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54.2亿元,余额分别达127.9亿元、240.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为17家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3.2亿元;融资担保项目在保666笔,金额5.2亿元。迭代升级企业精准服务办,累计选派213名干部开展“一对一”助企服务,化解涉企问题396个,助力一批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一年来,我们聚力“内外循环”,发展动能积蓄壮大。
项目投资高歌猛进。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压舱石”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一、全省第八,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6.9%、128.9%,实现全省投资“赛马”四连优、全年胜,26县唯一,经验做法入选全省最佳案例。330国道西移工程建成通车,缙云交通路网再添“新动脉”。365教育平台官网_office365打不开_365bet开户注册
潜明水库引水工程提前一年实现通水,惠及群众20余万人。新碧至壶镇天然气次高压管道工程建成通气,区域供能格局得到重塑。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大坝完成填筑,地下厂房全面转入混凝土浇筑和机电安装新阶段。棠溪水库项目前期全面启动,仅用13天完成241户现场实物调查登记工作。全省首部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建成投用,220千伏好溪输变电、绿色交通综合基地、县城排水防涝综合治理等一批项目稳步推进。好溪灌区成功列入水利部中型灌区改造项目。杭丽铁路义乌至缙云段完成规划方案深化研究评审,合温高速缙云段等项目加快前期。
“双招双引”争先前进。持续放大驻外招商融合产业链招商、乡贤招商、以商招商的路径优势,不断优化“招商一张图”,组建规模10亿元的招商基金,成功举办浙商全国500强峰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大项目46个,其中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2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数超前三年总和,实际利用内资33.2亿元,获得全市招商引资考核五连优。出台“暖青十条”专项政策,丽缙高新区1300套蓝领公寓项目结顶,新建500套人才公寓优先满足青年人才过渡性住房需求。首届人才科技活动月点亮“青年创新创业之城”。成功落地全省首个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工程人才培养工作站。机械装备产业工程师培育工程入选省“希望之光”计划。金马逊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团队。新增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1人、“绿谷精英”21人,新引育高端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60人,引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8083人,招引各类人才数超前两年总和。
改革开放纵深迈进。聚焦“1612”总体架构,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数字化改革,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综合评价居26县前列,5个项目入选全省重大改革(应用)一本账,“缙情帮”入选“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一本账,“执法宝典”“祭典在线”“环评追踪”等应用迭代升级并取得实战实效。深化“放管服”、“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三位一体”农合联等重大改革,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提高到98.6%,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揭牌成立,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实现全覆盖。修订完善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着力破解建房审批难问题。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大洋入选全市试点示范乡镇,新建镇落地全市首个竹林碳汇项目。力度空前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组建金融和国有企业发展中心,城投公司、丽缙开发公司、交投公司、水投公司获评AA主体信用等级。全力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鼓励企业“走出去”抢市场、争订单,缙云跨境电商园入选省级名单,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全市八成份额,全省首个阿里巴巴客服中心上线运营,全县网络零售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55万美元,发放消费券积极拉动居民消费。山海协作成果丰硕,富阳—缙云“产业飞地”成功落地总投资10亿元的重大项目,杭州缙云大厦、网营物联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建成投用。
全域旅游加快推进。坚持以“微改造、精提升”引领旅游业加速提质,工作评价位居全省前列,获评省综合实践奖。仙都景区入选省醉美景区,与括(栝)苍古道共同入选省大花园耀眼明珠。新认定白金宿1家、实现零突破,新增银宿2家、五星级农家乐3家、3A级以上景区镇村4个,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11条。县博物馆完成改造提升并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双溪口获评省2A级采摘旅游体验基地。羊上天空之城、大佑云天、千鹦鸟舍等项目全面推进,露营、研学等业态蓬勃兴起。培育月度上规营利性服务业企业2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4%。仙都岩宕入选年度中国十大最佳建成建筑。骑纪·缙云站机车巡游嘉年华圆满举办。获全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建设考核优秀。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
要素保障加压奋进。紧抓政策窗口,以干得助全力争取各类要素。全年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一般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各类竞争性项目资金以及奖补资金22.5亿元。国投公司成功发行债券15.1亿元,国企银行授信总额近180亿元。“三区三线”划定工作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编制,县域发展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全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32.3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139.3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777亩,争取增量能耗空间11.06万吨标煤、全市第一。实施垦造耕地2113亩、建设用地复垦258亩。完成土地征收2411.8亩、房屋征收6.1万平方米。
一年来,我们聚力“四城一体”,城市品质提速升级。
时尚新区日新月异。问渔东路建成通车,仙都路北延伸、温泉谷区块市政基础设施、舒洪至船埠头段公路改建等项目有序推进,旭山路西延伸开工建设,城市路网更加通达。万地城市综合体、名山未来社区等项目加速推进,名山湖公园及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功能更趋完善。滨江公园二期建成开放,一批口袋公园完成改造提升,永宁路步行街完成夜经济改造并上榜省“高品质示范街区”,城市发展更具活力。
魅力老城颜值更高。扎实推进老城有机更新,溪滨北路、大桥北路六百田至站前大道段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迎晖门、复兴街北区块完成征收拆除,仙都宾馆、建设局西侧等区块房屋征收工作有序推进,南塘路西延伸、实验小学北区块开发、铁桥改造等项目加快前期。完成风景山等4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健全。
门户南城和高铁新城蓄势待发。建材家居及电商城项目完成主体工程,东渡防洪堤及绿道、雅居路、康乐路、毓山路等项目建成投用,一胜特地块市政配套道路等项目加快推进,东渡门户形象逐步显现。综合客运枢纽开工建设,三里安置房区块征收全面完成,高铁新城区块路网等项目前期有序推进。
一年来,我们聚力“三乡迸进”,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城镇建设取得新进步。城乡风貌加快整治提升,以仙都、东方为主体的“溪山云行画卷”县域风貌区获评省级样板,成功创建“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县域样板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稳步实施,建设“两定四分”点位123个。完成违建整治33.2万平方米、“三改”14.9万平方米,获评全省无违建创先争优示范县。仙都至壶镇绿道全线贯通。壶镇四星级酒店即将建成,溪东南路改建、民安桥、老街改造、金台铁路安置地块市政道路等项目有序实施。大源、新碧、溶江、七里、方溪通过美丽城镇省级验收,仙都、东方获评省级样板。
和美乡村焕发新活力。东方、胡源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新增美丽风景线1条、特色精品村3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18个。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低等级公路改造提升48.7公里。全国首个乡村生态氢能示范工程建成投运。浙江理工大学缙云前路办学旧址开馆。岩下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洋山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仁岸村、联丰村创成省级未来乡村,前路村获评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和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双优秀”,胡村村入选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等工作获评全省优胜。
生态农业实现新发展。全面落实稳产保供,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3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4140亩,整治优化“非粮化”1.72万亩、“非农化”1597.7亩。现代数字农业产业园即将建成投用,缙云菜干培训中心完成主体工程,仙都民俗文化展示中心加速推进,智慧农博城项目成功摘牌。新增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成功争取省首批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项目试点。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不折不扣落实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持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5%,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到20微克/立方米。好溪、新建溪流域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新建溪获评省美丽河湖,光瑶断面水质提升至Ⅱ类水标准;新建城乡生活污水管网32.3公里,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基本建成,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稳定达标,有望夺得省五水共治“大禹鼎”。“无废城市”加快创建,建成无废细胞19个,危废保持动态清零。林长制全面实施,建设美丽林相7.1万亩,创成省“一村万树”示范村5个。瓯江山水工程扎实推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发现淡水鱼类新物种,“茭鸭共生”模式作为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亮相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入选全省首批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试点。大花园建设获市级考核五连优。
一年来,我们聚力“共同富裕”,幸福场景渐次成型。
文化惠民有声有色。全力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成功举办更为精彩的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首次在加拿大、意大利和中国香港设立分现场;推出百名学者、百名浙商、百名台青祭祀轩辕黄帝等系列活动;出土国家二级珍贵文物北宋金龙;黄帝文化历史性写入省党代会报告,成为省委着力打造的浙江重要文化标识,并入选省示范级文化和旅游IP。仙都、北山狼上榜省创建级文旅融合IP。全国乡村春晚“百县万村”活动在河阳启动。缙云爽面制作技艺、缙云地母庙会列入省级“非遗”。《缙云报》荣获省“十佳报纸”奖。新建镇入选省戏曲之乡。建成投用文化驿站1家、城市书房2家、乡村博物馆5家、农村文化礼堂27家、“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22个,阳冰书房获评全省最美公共阅读空间。
乡愁富民有力有效。“五彩农业”蓬勃发展,年产值增至76亿元,缙云烧饼入选“全国100道乡村特色菜品”,缙云麻鸭、缙云爽面入选省首批“263共富农产品”名单,缙云黄茶首次远销欧洲市场。乡愁富民产业发展经验入选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名单。东方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新建、大洋、石笕列入市“共富123行动”试点乡镇。建设“共富工坊”53家。所有行政村均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壶镇强村公司营收利润全市第一,七里、新建、大洋、东渡强村公司进入全市前二十。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7.4%、居全省前列。消薄工作获市级考核五连优。舒欣一期(扩建)、新欣、壶欣3个大搬快聚安置小区完成主体施工,舒欣二期开工建设。完成“大搬快聚富民安居”搬迁3610人,更多农民下山进城就业创业。
社保安民有序有为。积极稳住就业基本盘,新增就业3343人、增长1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12%,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累计发放稳岗返还、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和扩岗补助1464万元。无欠薪行动持续推进,代表全省通过根治欠薪“国考”并获评A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提标扩面,365教育平台官网_office365打不开_365bet开户注册
平稳实现全国统筹。“浙丽保”参保37.1万人。潜明水库、抽水蓄能电站2164套移民安置公寓分配到户,1001户自建房移民搬入新居,仙都梧源新村、壶镇安欣小区安置搬迁农户524户1423人,一批群众圆了安居梦。出台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成康养联合体3家、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26家、儿童之家18家、“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24家、“爱心浴室”30家,新增婴幼儿托位472个,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一年来,我们聚力“暖心之城”,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疫情防控措施精准落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扎实推进疫苗接种,统筹抓好发热门诊扩容、定点医院建设和重症救治资源配置,完善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机制,累计向60岁以上老人发放防疫包11.2万个。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民生事业更加优质普惠。举全县之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公民道德、志愿服务、诚信社会、网络文明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智慧斑马线、智能公交站亭、暖心小屋、爱心献血屋、共享雨伞等一批暖心项目投入使用,“文明缙云、暖心之城”底色更足。以空前力度推动教育提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全面推进,缙云技工学校及9个教育补短板项目加速实施,高考特控线上线人数继续领跑全市,新区未来幼儿园、壶镇幼儿园碧水园等5所幼儿园及东渡小学扩建项目竣工投用,新增学位225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9.5%、超过去十年提升幅度总和。健康缙云建设有力落实,舒宁医院迁建、120急救指挥中心、东方卫生院等项目建成投用,三溪卫生院拆建项目竣工验收,妇计中心基本建成,中医院迁建项目主体结顶,第二人民医院迁建、舒洪中心卫生院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增院前急救服务站4家,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8家,健康浙江考核实现四连优,获评省级健康促进县。市民发展中心启动建设。新增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个、百姓健身房4个、体育场地1.2万平方米。县第五届全民运动会圆满举办。
县域治理迈向更高水平。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县社会治理中心揭牌成立,“基层治理四平台”迭代升级,“小网格、大服务”格局加快形成。纵深开展“除险保安”,扫黑除恶、反邪防邪、信访积案化解、打击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工作有力推进,护航党的二十大等重大维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以优异成绩获评2021年度平安县。强力推进安全生产“双百攻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省食品安全示范县成功创建。现代社区建设不断加强,人员经费、服务用房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西桥社区、朝晖社区入选省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壶镇贤母社区、西锦社区完成新设。基层干部暖心工程深入开展,一线办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工作扎实推进,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科协、档案、方志、双拥等工作加快发展,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社科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一年来,我们聚力“实干争先”,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坚定扞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67件、政协委员提案232件。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涉公合同管理实现全覆盖,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持续下降。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深入开展实干争先大比拼活动,2个遗留多年的历史问题实现销号,不折不扣做好原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政府系统狠抓落实的能力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更饱含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奉献付出。在此,我代表365教育平台官网_office365打不开_365bet开户注册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干部,向驻缙部队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应急救援队伍、医务工作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缙云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是:受超预期因素冲击,一些指标和任务离既定目标尚有差距,实体经济困难增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优势产业链培育步伐还不够快,“双招双引”、科技创新的质效还未充分体现,重大项目的牵引力还不够强,做大经济总量与提升发展质量依然任重道远;教育、文化、体育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够足,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系统少数干部的视野格局、专业素养和担当精神还需提升,服务意识、办事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四风”问题和腐败案件仍有发生。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突出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